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家看點
                                專家看點
                                恒瑞與江寧軍的雙向奔赴:他會成為幾號人物?
                                發布時間: 2023-01-04     來源: E 藥經理人

                                江寧軍加入后又會給這家走在轉型之路上的傳統藥企帶來哪些新的想象空間

                                2023年醫藥圈的第一起人事變動,串聯了“一哥”恒瑞醫藥和基石藥業前CEO江寧軍兩個重量級IP。

                                1月2日晚,一張恒瑞醫藥的任命通知文件在產業圈與資本圈引起刷屏式熱議。文件顯示,為進一步強化公司戰略規劃和研發決策,推動創新藥全球市場開發,恒瑞醫藥聘任江寧軍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戰略官,負責公司臨床研究和商務拓展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還提到,恒瑞醫藥將由孫飄揚、張連山、江寧軍組成戰略決策小組全面負責公司戰略和研發決策。江寧軍向孫飄揚匯報工作;王泉人、陳東向江寧軍匯報工作。


                                恒瑞醫藥戰略決策小組(從左到右依次為:張連山、孫飄揚、江寧軍)

                                盡管恒瑞醫藥還沒有就這份人事變動發布公告,但多位接近恒瑞的從業者對E藥經理人表示,文件內容屬實。

                                刷屏的背后帶著好奇與八卦,但產業界更關注的是恒瑞在江寧軍履新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去繼續夯實業界賦予其的“制藥一哥”地位。

                                仔細想想,江寧軍“牽手”恒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基石藥業2022年發布半年報時宣布,創業6年后,其創始人江寧軍將從基石退休,由原高級副總裁和首席醫學官楊建新接任首席執行官職位,江寧軍將擔任基石藥業高級顧問至本年度末,以確保公司運營的平穩過渡。

                                在醫藥圈,江寧軍可不是沒有故事的“男同學”。作為國內少數幾個曾坐上跨國藥企亞太區研發負責人位置的高管,又是國內第一批biotech的創始人之一,他有一份金光熠熠的履歷。

                                同樣的,身處轉型周期的恒瑞醫藥近三年來“水逆”一直未消散,近10名高管選擇離開,幾乎每次人事變動都會引發業內一波討論,就在一個月前,被稱為恒瑞史上“最年輕副總”的張曉靜上任僅8個月后就宣布離職。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江寧軍與恒瑞的“雙向奔赴”會擦出哪些火花?其實就是要回答兩個問題:從biotech“跳到”pharma的江寧軍,能否適應恒瑞的文化和機制?更進一步說,江寧軍加入后又會給這家走在轉型之路上的傳統藥企帶來哪些新的想象空間?

                                01.恒瑞BD新看點

                                幾位行業人士幾乎同樣的觀點,江寧軍選擇恒瑞,必然不是為了“錢”。雖然每次江寧軍這個級別的高管跳槽,背后的薪酬變動都是最被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對于biotech而言,高管和公司的綁定無疑會更緊密,他們往往也更愿意開出高價,但對于恒瑞醫藥這樣體系成熟的公司,可能更追求適配性。

                                2021年基石年報顯示,江寧軍薪酬及獎金共625.5萬元,但非現金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為1.1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對E藥經理人表示,據其估測,恒瑞能給到江寧軍的現金數字大概率沒有他原來在基石高,雙方更多是基于未來的目標一致性而走到了一起。江寧軍需要一個更大的舞臺施展拳腳,而自2021年孫飄揚回歸后的恒瑞,對BD的態度雖然逐漸開放,有了更多的嘗試,但顯然還缺一個“領軍”人。

                                從業務角度考慮,恒瑞醫藥對于江寧軍在體系內位置是如何定位的?

                                文件中提到,孫飄揚、張連山、江寧軍三人組成戰略決策小組外,王泉人、陳東將向江寧軍匯報工作。

                                在這條匯報條線上,今年36歲的王泉人是恒瑞目前最年輕的高管,2014年加入恒瑞醫藥,從2021年開始接手恒瑞非腫瘤領域的臨床研發管理工作,張曉靜離職后,他就全面負責恒瑞臨床研發管理工作。而陳東則是恒瑞的BD負責人,此前曾在全球著名CRO公司Syneos任職。

                                江寧軍醫藥從業經驗同樣十分豐富。公開資料顯示,他于2006年加入賽諾菲中國,2010年被晉升為賽諾菲亞太地區研發副總裁,領導超1400人的亞太研發總部(包括日本)。在賽諾菲的最后五年,他領導了近80項臨床試驗,并在亞太地區取得了30項新藥上市批準。

                                此后,江寧軍以創始CEO身份加入基石藥業。在江寧軍帶領下,基石藥業在新藥研發上頗有收獲。2021年年報顯示,基石藥業已有4款針對不同治療領域的新藥陸續獲批,并取得了7項新藥上市申請的批準。此外,江寧軍還主導多項與跨國醫藥公司、全球醫藥公司和國內知名醫藥企業的合作,包括了2020年基石藥業與EQRx和輝瑞公司簽署的2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助力基石藥業躋身國內頭部biotech行列。

                                從江寧軍、王泉人、陳東的這個團隊配置中不難看出,一向被外界認為“保守”的恒瑞在BD的路上開始發力。行業人士認為,恒瑞醫藥邀請江寧軍加盟,應是看重其在全球創新研發和對外合作方面的超強背景。

                                大船掉頭,非一日之功。2021年7月,此前退居幕后的孫飄揚回到恒瑞醫藥,當月的一次電話會議上,張連山表示:“今后,恒瑞的思路非常清晰,即誰比我做得快,做得好,我們都愿意和誰合作,共同將產品推向市場增加它的價值。”

                                陳東也表示,對于公司未來戰略的考核,包括是否由利潤考核向管線以及BD傾斜,“孫董重新上任之后會做一些調整。”

                                從最初一門心思專注自研到開始青睞“BD”,不斷轉變思路,恒瑞在2021年的8月、9月、11月先后宣布與大連萬春、天廣實生物以及基石藥業達成合作協議,雖然萬春抗癌新藥普那布林在FDA命運多舛,但“一哥”對于BD的態度轉變可見一斑。

                                “未來恒瑞的BD風格與節奏會不會發生變化,以及朝著什么方向發展,也許是江寧軍履新后產業最關心的話題。”一位二級市場投資人表示。

                                不過,江寧軍的加入確實會為恒瑞的管理上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在很多人印象里,江寧軍是一位個人風格極為明顯的醫藥圈大佬。一位基石藥業的前員工曾在非公開場合表示過,江寧軍是一位非常優秀、同時儒雅、幽默、嚴謹的領導,親和力十足,和很多埋首實驗室的科學家創始人相比,江寧軍在公眾場合顯示出超強的社交能力。當然,因其過往“金光閃閃”的履歷,也使得其身上帶有天然的“優越感”。

                                江寧軍的風格,恰恰和“三人小組”中的孫飄揚、張連山形成了差異性互補。

                                02.恒瑞國際化破局之路待解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首席戰略官”一職可實可虛,僅從當前信息來看,除了BD之外,江寧軍的國際化視野以及全球創新研發經驗應該是恒瑞急需的能力。一位中國本土藥企美國研發團隊相關人員此前曾透露,過去一年以來,相比其他藥企時不時傳來的國際化捷報,他觀察到的情況是,恒瑞的創新藥海外市場拓展之路顯得有點沉寂。

                                在通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藥企演進路徑上,全球跨區域多中心臨床開發能力是必須要跨過去的一道坎。

                                恒瑞在臨床數量上已經做了相當積累。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底,恒瑞醫藥的產品已進入超過40個國家,共計開展近20項國際臨床試驗,預計海外市場的增長將會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不可忽略的是,全球化臨床開發能力對于組建本地化團隊的能力要求極高,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如果以此為目標來尋摸市場上潛在的“候選人”,其實可選擇的人選并不多。江寧軍在業界可盤點出來的“候選人”里,不管是經驗還是目前職業狀態,都更為適宜。

                                恒瑞在“國際化”問題上也稍顯焦灼。一位長期觀察恒瑞的資深醫藥分析師表示,相比百濟神州等公司,恒瑞國際化的步伐確實稍顯遲緩。“這主要是因為國內醫藥行業對國際化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談及國際化,孫飄揚坦言道,恒瑞做了些探索,有些經驗和教訓,也有新的體會,怎么找對一條適合當下發展的路,是恒瑞當下正在做的。“首先是要看你的產品有沒有國際競爭力;第二是能不能在國際市場做到產品的投入與產出為正比。”

                                孫飄揚曾坦言,恒瑞在2021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正在經歷“陣痛期”。“而最有效的解脫之道,便是做自己。越是在外界紛亂的變化中,越要堅定初心,跳出‘重復’,跳出‘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的幻象,一切以患者的臨床需求作為出發點,穩中求變,便可確保不在制藥的路途上迷失。”

                                “怎么更創新,怎么創得更快,怎么回避內卷,怎么提高效率,是我們時時刻刻在考慮的事情。實際上,我們內部也在做兩件事,一找準方向,二提高效率。”孫飄揚近期在由E藥經理人主辦的2022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表示。

                                2022年,恒瑞也確實沿著其早就規劃好的創新與國際化戰略上調整戰術打法。除了人才架構的大幅調整,實施股權激勵計劃以穩定創新人才團隊。而江寧軍的此時加入,很自然被認為是恒瑞持續在BD和國際化棋盤中“落”的重要一子。

                                “無論恒瑞怎么對自己定位,產業界對其期許定位始終是沒有變的,恒瑞是目前中國本土藥企少有的能夠跟全球大藥廠就研發管線布局等進行PK的Big pharma。”一位長期關注恒瑞的業內人士表示。

                                孫飄揚也曾公開表示過,“恒瑞在不斷思考和實踐的事情之一,便是如何做更創新的藥,如何提高技術平臺的創新能力,縮小和國外大公司的差距。”

                                而今,恒瑞要走的路似乎越發清晰,加速BD布局,走國際化之路又雙叕安排上了。

                                對于恒瑞究竟能成為怎樣的恒瑞?就像孫飄揚曾經說過的那樣,雖然行業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考驗,但是大家應該相信的是,產業的發展方向沒有變。“我們正處在一個調整期,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做好每一件事。”

                                滾動新聞
                                代理服務
                                永久黄色网站